加盟风险 谁来承担?

  除合约的陷阱外,资金回收及经营管理是加盟主需承担的最大风险。许多准加盟主满怀期待地加入加盟体系,加入后才发现有许多问题在加盟前没有想清楚;或者是虽然已知道问题所在,却因自认容易解决而不予理会。这些问题一旦成为事实,往往变成加盟主的痛处,一切木已成舟,加盟主只好顺应事实。
  
  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特许经营已经降低了风险。但尽管如此,特许经营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于两个市场主体通过契约形式组织起来运作同一个品牌而产生,所以,其风险也必然存在于合作双方。
  
  对于特许方来说,其承担的风险主要包括:
  
  1.品牌价值损失。常见的情况是,加盟方没有按照特许方规定运营,降低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准,或者绕开特许总部的营销体系,从其他供应商处获取低质量的产品来销售。显然,这种情况损害的是特许方的品牌价值。
  
  2.核心技术、管理模式和知识产权的流失。加盟方以特许加盟的方式获取技术、管理、秘方等商业秘密,而后出卖泄露给第三方或终止特许合同,自己独立经营来牟利。实质上是直接攫取了特许方的无形资产。
  
  3.在以销售额或营业额确定特许使用费时,隐瞒销售额或营业额。实质上是侵占特许方无形资产的合法收益。
  
  4.加盟方闹独立。加盟方在获取经营经验以后,不愿意向总部交纳特许使用费、要脱离特许体系,实际上对特许方来说,也是一种隐性流失。
  
  对于加盟者来说,其承担的风险则主要有:
  
  1.资产损失:加盟方先投入资金开始经营之后,在特许经营过程中遇到障碍或者中止合同时无法退出,资产面临不能回收的问题。资产的专用程度越高,投入后的回收性就越低,风险就越大。当资产专用性很高时,这种不利地位,可能被特许方利用,受到特许方的挟制或者欺诈。
  
  2.经营风险:如果特许方不能提供较多的经营方式予以支援,加盟方则可能在投资后难以获得预期收益,出现经营亏损等问题。
  
  归纳起来,目前许多特许企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类:第一,特许总部管理跟不上;第二,特许方控制不了受许方;第三,双方各种欺诈活动。
  
  要规避这些风险,需要双方在合作伊始就要加强了解,并且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双方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同时予以确定。
  
  以下提供几个评估方法供读者参考。
  
  1.实地观察
  
  最好是找数家正在经营的店,以条件相同或近似于准加盟主的为佳,以其实际投入的金额及目前营运的回收状况作为参考,并当面请教该加盟主一些实际遇到的问题,并记录下来,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面对它。
  
  2.建立一套精确的计算标准
  
  切勿采用“大数法则”作为衡量的标准。例如折旧摊销年限,因为不同资本或资产的投入,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材质,亦有不同标准。又如机器设备类可列五年摊销,而房屋分为自有及租用,通常因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摊销方式;如果是流行性强的行业,像服饰业,装潢摊销的年限则应考虑改装的时限,有些是一年两次或以三年来计算皆可;而其他流行性不强的行业,可用三年来设定年限。另外,房屋分为砖造、木造,其各有不同的年限摊销标准,这些都可以从政府所颁布的各项资产、资材使用摊销年限规定中了解。
  
  当然,你的会计师也很清楚这些规定,这些并不是用来应付审查,身为出资者的加盟主若不清楚这些,很可能到了年终结算时,才发现自己做了一年的糊涂工,不知道赚或赔了多少。
  
  另外清楚地使用会计科目来分类、区别开办费及各项费用也很重要。它使加盟店在做损益分析时,可以清楚地得出结果。千万不要使用只有自己看得懂的科目或归类方式,除非从一开始你便自己记账,另外,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或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与控制。
  
  3.正视自己的缺点
  
  如果你发现到回收太慢或困难时(以数据统计而言),就要检讨自己的心态,是否对回收的预估过于乐观。其实,一家店在正常经营下,若第一年结算能打平,第二年略有成长,第三年真正回收开始,且营业绩效呈上扬曲线,这样的结果就可以投资。所以三年回收是一般正常营运的结果。
  
  不同的业别有不同的回收标准年限,如时下流行的珍珠奶茶店,若地点合适、有足够的消费群,回收年限自然可缩短。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好运,所以事前必须预估投资及回收期;而周转资金、营销费用的运用及控制也应计入。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