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中的加、减、乘、除

  按照数学逻辑
  
  挣钱的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越大,盈利情况越好;不挣钱、甚至亏钱的人占员工总数越多,盈利情况越差;
  
  挣钱的项目占的比重越大,盈利情况越好;不挣钱的项目、亏钱的项目占的比重越大,盈利情况越差;
  
  挣钱的产品占销售比重越大,盈利情况越好;不挣钱、亏钱的产品占销售比重越大,盈利情况越差;
  
  挣钱的客户占客户比例越大,盈利情况越好;不挣钱的、亏钱的客户占客户总数的比例越大,盈利情况越差;
  
  挣钱的部门占总部门数越多,盈利情况越好;不挣钱、亏钱的部门占部门总数的比重越大,盈利情况越差。
  
  实际情况往往是80%的资源仅仅贡献了20%的利润;20%的资源则可能产生80%的利润。因此存在着很大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方面的浪费现象。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不断发现资源的错配并最快速度地优化整合。
  
  有竞争力,有市场需求,有利润保证的项目、技术、产品能够产生乘法倍数效应;
  
  有经营管理能力,具备压成本、创利润能力的人能够产生乘法倍数效应;
  
  有实力、有信誉、有网络、有团队的客户能够产生乘法倍数效应;
  
  满足批量生产降低单品生产成本的资金或设备能够产生乘法倍数效应。
  
  乘法的因数就需要用乘法的规则去操作,但事实上,我们往往期望用加法的资源配置去实现乘法的倍数效应,否则,我们就改用减法。
  
  企业的创利能力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人均创利能力、百元投资创利能力、单位面积卖场创利能力和单位时间创利能力。
  
  以上全部是除法效应。但事实上,在叙述成绩的时候我们喜欢用大数去表功,在叙述不足的时候我们喜欢用虚词或百分比文过饰非。
  
  坦白地讲,实战中决策人需要四则混合运算,需要超越数学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智慧与魄力。这也就揭示了生活中为什么很少数学家或科学家成为杰出企业家的秘密,因为经营管理有科学的一面,但科学不能替代企业决策,因为企业家是在探索创新中前行;科学有可能诠释成功路径,但决策不可能等待所有的因素都经过调研与验证。
您也许感兴趣
家纺品牌
业界动态
创业指导
经营宝典
个人消费
家纺网   |   切换至电脑版